学校首页
收藏本站
考后心理调适
发布时间:2022-06-10 动态浏览次数:255

考试结束了,寒假来了,欢天喜地过寒假之际,同学们还得直面自己的期末考试分数。考试结束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那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期末考试分数呢?

考后常见的心理问题

情绪就像一个哨兵,一遇到应急事件,它便会最先发出信号。

当考不好的你担心又让父母失望,担心自己的前途堪忧时,难免会产生沮丧和焦虑的情绪;当你不断努力缺见效甚微时,难免会因“习得性无助”而陷入抑郁;当你觉得别人总能轻松取胜而自己总是事半功倍时,难免会感到不公平,进而产生嫉妒和愤怒的情绪。

情绪失调

人对自我和事件的认知决定了情绪失调产生的可能性和程度。

在这次考试中,A、B、C、D四名同学都失利了,但他们分别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:

A:我能力不行,天生不是学理科的料。

B:都怪老师出的试卷太难了。

C:太倒霉了,刚好碰上身体不舒服。

D︰这次考试确实努力的不够。

大家觉得这四名同学谁更容易产生情绪失调?谁又更容易绝地反击?

答案是:A同学最容易产生情绪失调,D同学最容易绝地反击,B、C同学可能抱怨两句就放下了。因为A同学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不行,而能力是比较稳定的,这就意味着他可能感到付出再多努力都是徒劳,因而陷入到“我就是不行”的消极情绪里;而D同学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才考砸,因而最有可能在下次考试中更加努力。

认知偏差

消极认知会让个体产生逃避和拖延的行为,而这些行为反过来也会强化我们的消极认知。

上述的A同学对自己产生“无能”的消极认知,让他有可能产生两种行为:一种是减少花在理科上的时间,或干脆就放弃理科学习,另一种是逼迫自己学,但逼迫这个行为本身是很消耗能量的,长此以往,该同学还是会想要逃避或不断拖延。

逃避和拖延行为

考后自助心理调适

在了解了考试失利后的情绪、认知和行为变化后,我们自己可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?

哭泣宣泄。心理学家说:“有时候,眼泪是一剂良药”。或许能够让自己哭出来不是一件坏事,泪水并不是软弱的象征。

寻求资源。可以向同辈倾诉自己的烦恼,唤起情感的共鸣,也可以向年长的朋友诉说,让他们给你一些建设性的意见。

接纳情绪,适当宣泄

合理归因。考试失败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,在给自己贴上“无能”的标签前,先想想有没有可能是自己没有努力、努力的方向不对、客观环境的阻碍等。许多父母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心切,再加上社会上成年人之间拿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,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较高。当你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时,你可以先分析一下:自己是否刻苦努力了,是否尽自己的全力了,如果已竭尽全力但仍无达到父母的要求,就不必再过多地责备自己,你不妨可这样思考:只要我尽力了,我的心里就是坦然的。

理智分析试卷,正确对待考试成绩。无论考的成绩如何,都要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地分析与思考。对答得好的题目,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(如计算法则步骤、审题的思路等)﹔答错了,要找出原因,错在哪里?为什么错?以有利于今后改正。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试成绩,我们的每一次成绩都是为了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
分析、总结平时的学习态度、学习方法。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,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考试后轻松一下,放松放松,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也是应该的,但考试后在一段时间里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,对考试也不做任何分析也未免有些“潇洒”过头了。考试后可结合试卷,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、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。

多角度看名次,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。如果每个人都还想保持原来在班上的名次是不可能的,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了。尤其是一些总是排在后面的同学,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感觉,这时就需要每个人都要理智。排在最前面的人、排在后面的人都要多角度看名次,因此还要对自己纵向比较一下,自己是否进步了,掌握的知识是否更多了。不要将自己的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名次上,否则就很难继续进步,有些人可能还要盲目乐观,一点点退步。

调整认知,理智分析

聚焦优势。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五个优点,仔细分析这些优点有助于哪些学科的学习,如何能做到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。

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。当调整好心态后,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,安排好寒假的学习和生活,在制订计划时不能急于求成,一步登天,要有短期的目标,能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,从而增强学习、考试的信心。每个人都有一个“最近发展区”,如果我们将自己确定的目标于“最近发展区”,那么经过我们努力,这个目标就会实现。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,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。

乐观面对,重新出发

最后,如果同学们在尝试了很多方法后还是无法摆脱焦虑、烦闷、抑郁、自责等情绪状态,甚至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,那么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啦!